地址: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香江路713-1號
電話:15866577670
郵箱:243999304@qq.com
網址:http://www.cqyprc.com
在豪車零整比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養車似乎比買車更為困擾著消費者。小保養動輒幾百元上千元,易損件說換就換,一份賬單送到手里也沒摸清到底哪些是合理的消費,難怪有車主直呼:買得起車養不起車。
《證券日報》記者曾于3月初對汽車零整比問題進行過報道。在業內人士看來,零整比之所以還維持在不合理的高比例上,歸根結底還是由汽車零配件來源的壟斷性造成的。
可以說,品牌商授權4S店經營的模式在汽車售后保養維修上形成了天然壟斷,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品牌商話語權過強導致了4S店之間的競爭不充分,使汽車價格處于賣方壟斷的市場格局,制約了消費需求潛力的釋放。
因此,多年來消費者對于《關于汽車業的反壟斷指南》的呼聲就一直沒停過。汽車專業網主編石峰指出,《指南》中明確消費者可以自帶“獲得相關認證、質量不低于汽車初裝零部件的售后配件”進店維修保養,然而在實際情況中,這樣的規定卻更像是開給消費者一張空頭支票。
記者通過撥打電話的方式聯系了多家品牌的4S店,詢問是否可以自帶機油進店保養,其中奔馳4S店明確回復不可以,其他品牌均回復“可以但不建議”。
自帶機油保養
4S店稱出現問題不擔責
記者在采訪車主的過程中發現,不少消費者都提到易損件的更換頻率和日常例行保養的開支問題。有車主向記者表示,像火花塞、空調濾芯、玻璃水這樣的配件,有時候進4S店更換真心覺得不值,除了配件本身價格高于電商平臺和汽修廠,4S的工時費也讓人摸不著頭腦。
那在實際情況中是否可以允許消費者自帶配件進店保養呢?為此,以機油為例,記者于3月28日下午16時至17時分別撥打了包括林肯、保時捷、凱迪拉克等豪車品牌4S店的服務電話,詢問是否可以自帶機油進行保養。
其中,奔馳4S店工作人員明確告訴記者,不接受自帶機油進店保養這樣的做法。而其他品牌的工作人員則都回復記者“可以這么做,但一旦出現問題,4S店不負責”。
據英菲尼迪的工作人員稱,在保修期內,如果車主選擇自帶機油來店保養,之后若出現問題店方不再給予保修。當記者一再追問到底是否可以選擇自帶機油時,該工作人員略顯無奈的表示,如果非要選擇自帶機油保養,則只需繳納工時費。
而雷克薩斯4S店的工作人員則表示,如果消費者執意要自帶機油進行保養,那可能需要提前簽署一份協議,對事后出現的問題自己擔責。保時捷的工作人員更是多次勸記者“這么做沒必要”,不建議自帶零部件進店保養。
為此,記者采訪了幾位車主,市民王先生表示,4S店不同意消費者自帶零配件和機油等進店保養是正常的,“畢竟人家就是要掙你這個錢嘛,怎么可能讓你自己帶著配件去。”而對于4S店這樣的說法,也有車主表示,就算有那個省錢的心,在質保期內還是不考慮這樣做,畢竟出了問題4S店不給保修,得不償失不敢輕易嘗試。
記者采訪了一位自己開汽修廠的路先生,他向記者表示,國家有政策要求4S店不能拒絕客戶自帶零配件進店保養,但是實際情況中每個店都有不同的規定。他表示,4S店確實有自己的顧慮在,不愿意因為自帶零部件可能產生的質量問題來收拾后期的爛攤子。
凱迪拉克的工作人員就在記者咨詢時提到,確實是可以自帶零部件保養,但是因為消費者不能保證其所帶零部件的生產廠家和渠道是可靠的,出現了問題店內不能承擔這份風險。
除此之外,有市民在采訪中提到,自己遇到過4S店稱保修期內沒在店內保養視為脫保的情況。對此,路先生表示,消費者有權利選擇在哪保養和如何保養,如果出現問題4S店不看原因就直接否定所有責任,是推卸和逃避的表現。
他表示,4S店的這種回應帶有一點“威脅”和“嚇唬”的意思,變相打消了一部分消費者自帶產品保養和維修的念頭。同時,因為4S店并不認可除自身之外的維修商所提供的零配件質量,使得消費者在后期保養維修上并沒有太多選擇的權利,原本致力于打破行業壟斷的規定也并沒有什么實質的意義,畢竟很少有人愿意冒這個風險來嘗試。
標準不明
消費者難斷同質零部件
據了解,國家政策層面的規定明確的是消費者可自帶“獲得相關認證、質量不低于汽車初裝零部件的售后配件”進店保養,但這個所謂的合格的“同質”零部件,在實際情況中的判別標準就顯得模糊不清了。
路先生向記者表示,他的汽修廠可以提供給客戶詳盡的電子消費單,包括其資質、發票和具體的明細,但是無法提供所更換零配件的來源。他表示,不同的維修店有各自的進貨渠道和多家供應商,他可以告訴你是從哪里進的貨,但對于配件的具體來源很難說清楚。而這也就成為了4S店不認可普通汽修廠所更換的零部件的原因之一。
對此,汽車專業網一名負責人表示,對于合格零部件的認證標準不夠明確,不具有操作性,使得消費者無法確定可信的“同質”配件渠道,其他服務提供商的配件質量也不被4S店所認可,消費者不放心到非授權維修店接受服務,只能選擇回到4S店進行保養。
然而4S店跟普通汽修廠和網絡電商平臺上的價格差異確實存在,且十分明顯。記者在詢問奔馳4S店工作人員是否可以告知店內保養所用機油的品牌時,該工作人員稱,主要有三種,分別為原廠機油(無品牌)、美孚和金美孚。
記者搜索發現,后兩種機油都可以在電商平臺自行購買。而通過汽車專業網的所提供數據來看,以奔馳GLC 2.0T車型為例,4S店提供的基礎A保養中,除去工時費,選用美孚1號金牌0W-40全合成機油的價格為760元。按照更換量6L/次計算(大多數2.0T發動機不會超過5.5L),京東自營店美孚1號金牌0W-40全合成,一次購買12罐1L裝價格為899元,每升價是75元。京東價格為450元。同樣的產品,4S店多收69%的費用。
而如何才能打破這些常用和易損易耗配件的價格壟斷,石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應該要求所有品牌公布這些常用配件的產地、制造商、規格型號等不涉及技術被侵犯的信息。
另一方面,對于諸如機油、發動機冷卻液、玻璃水甚至制動液和火花塞等這些市場上“通用”的產品,要在《指南》中明確,用戶可以自行購買帶到汽車品牌經銷商或者授權維修服務店去接受保養和維修服務,按照工時費率支付工時費。
其中他特別強調的是,這些“通用”的配件,應該就是由生產制造商所生產的常規產品,而不是由具體某一汽車品牌提供專門的技術所生產的產品。
有業內人士也在采訪中向記者表示,督促4S店公開其零部件信息,明確同質配件的審核標準,使汽車行業的反壟斷規則有可操作性,才能打破原有的利益鏈條格局,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原標題:4S店威脅車主自帶機油保養后果自負 汽車業反壟斷指南已成“空頭支票”)
(責任編輯:DF309)